水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配套技术 > 农业 > 粮 食 > 水稻

[加入收藏] [更新时间:2019-12-24] [发布时间:2019-12-24] [关闭窗口] [信息来源:本站]

在水稻实际生产当中,常常要求稻农们精耕细作制高床,苗床管理“勤”做到,因为一旦苗床制作不精细、管理不勤,就很容易出现顶盖、马蹄坑、白芽、烤苗、立枯病等各种令人焦心的问题。本文主要针对寒地水稻旱育秧苗期间常见的一系列问题做出总结,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。


1.播种子时播多少合适?

俗话说:壮不壮,播种量。据调查,多数农户每公顷播种量都在 70~90 斤。播种量太大,不仅造成浪费、投入相应增加,还会造成秧苗徒长、细长、瘦弱、抗病能力差。秧苗的壮与弱将直接影响移栽后的返青快慢、分蘖早晚、稻株长势以及水稻产量,因此培育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前提。正常情况下,按发芽率 90% 以上计算,盘育机插中苗(3.5 叶)每平方米(6 盘)播芽种 500~600 g 左右,手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种 250~300 g 左右。在育苗时,应适当增加育苗数量以备补苗。


2.为何会烂种、烂芽、白芽、有芽无根、有根无芽、楔子苗、烤苗、出苗不齐?

(1)烂种:种子质量差或贮藏不合理,使种子的生命力减弱或失去生命力;催芽时温度过高发生了烧种、烧芽现象;播种后低温持续时间长或覆土过深,种子腐烂而死或长期深水缺氧闷死。

(2)烂芽:温度过低,水过多造成缺氧;施用有机肥过多或未完全腐熟,病菌侵入而导致芽腐。

(3)白芽、有芽无根:撤地膜过晚、高温烤苗,导致膜内高温高湿、供氧不足,鞘叶伸长加快,叶绿素来不及形成,成为白芽,且幼根发育受阻,形成有芽无根的畸形芽。此外,苗床湿度大、覆土过厚、温度低、光照强度弱、肥害、药害等均能导致白芽现象。

(4)有根无芽:育苗过程中覆土过薄或覆土不均匀,使苗床除草剂与种子直接接触而产生药害,导致有根无芽;在苗床浇水时底水没浇透又进行第二次重新浇水,使表层除草剂下渗而产生药害,导致有根无芽。

(5)楔子苗:主要原因是选种不严、苗床温度过高。

(6)烤苗:棚内温度过高,揭地膜过晚。

(7)出苗不齐:选种不严、浸种消毒不彻底、催芽不整齐、覆土过厚、床土过干、苗床不平等原因均能造成出苗不齐。


防治措施:选用发芽率高的种子,严格按照种子处理技术要求规范操作,适期播种,浸种时加入 GGR 水稻专用肥或 ABT 益能肽水稻苗床肥,生根加营养,确保快速生根、根强苗壮。可以选用;有机肥完全腐熟后方可用作基肥施用,并确保适量原则(每平方米 8~10 kg);播种后覆土厚度以盖严种子为宜,随后轻轻压实,使种子呈“含七露三”状态,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 0.7~1.0 cm 之间,并尽量保证覆土厚薄均匀一致;棚内注意保温控湿并适时调控光照强度,控制好水层,苗床浇水要一次性浇透,同时还要防止床土过湿。如发现地膜下有积水或土壤过湿,应立即撤水散墑,促进旱生根系生长;立针期(第一完全叶露尖)即 70%~80% 见绿时应及时揭膜。


3.秧苗为何不盘根?

(1)原因:在播种量正常的情况下,秧苗盘根不好、易散花主要是根系发育不好,根量少,白根少,秧苗不壮。床土配制不好,土多、粘性大,通透性差,不利于根系发育;育苗期间床土湿度大、浇水过勤,或苗床灌过水,不利于根系发育,导致根量少,白根少,秧苗不壮。

(2)防治措施:选用地势较高、土壤肥沃的地块儿做育苗地;合理配制床土,按照 3 份过筛土、1 份腐熟有机肥的比例混匀,并加入壮秧剂调节酸度(pH 在 4.5~5.5 为宜),改善土壤环境,既能提高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机能,又能抑制立枯病菌的增殖,从而达到壮苗抗病、抑菌防病的目的;每次浇水一定要浇透、浇足,在秧苗不缺水的情况下,尽量延长两次浇水的间隔时间,促进根系发达;秧苗一叶一心以及2.5 叶期时喷施 GGR 水稻专用肥(10 g 装,每袋兑水 15 公斤,两袋用作一个棚),补充秧苗所需营养,提高秧苗抗低温冷害、抗病(青枯、立枯病)、抗旱等抗逆能力,促进根系生长,使秧苗发根多、白根多、根系长;秧苗移栽 1~2 天用 ABT 益能肽水稻苗床肥 200~400 倍液苗床均匀喷雾(稀释前 330 mL 用作一个棚),使秧苗移栽后易成活、发根好、返青快、分蘖早、壮苗促蘖。


4.为何会出现顶盖现象?

(1)原因:播种量过大,播种后没有压种;覆土过厚或覆土粘性过大,且厚薄不均匀。

(2)防治措施:适当控制播量,一般情况下,按发芽率 90% 以上计算,盘育机插中苗(3.5 叶)每平方米(6 盘)播芽种 500~600 g 左右,手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种 250~300 g左右。播种后轻轻压实,使种子呈“含七露三”状态,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 0.7~1.0 cm 之间,并尽量保证覆土厚薄均匀一致;出现顶盖时用树条等敲落顶盖或晴天用喷头浇开。


5.何会出现马蹄坑现象?

(1)原因:床土湿度过大且混拌不均匀;装盘的营养土有较大土坷垃;苗床不平,摆盘时盘下有异物,致使秧盘架空;播种后覆土薄厚不均匀。

(2)防治措施:精细筛土、精细制作置床、精细摆盘、装盘、覆土均匀。


6.为何会出现黄苗现象?

(1)原因:基肥施用不足、氮素缺乏导致幼苗黄化;覆土过厚时发生顶盖现象,容易出现黄苗,覆土过浅时,部分种子外露,田面略干时土粒干燥,导致根系不能下扎、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而形成黄苗;苗床低洼,地温比较低,有效磷释放缓慢容易引发黄苗;苗床氮肥施用量过大,灼烧秧苗根系,致使根系木质化而引发黄苗,施用量过少,秧苗养分不足而引发黄苗;苗后喷施除草剂时温度过高,由于药害导致黄苗;盐碱地育秧,由于盐碱的危害而引发黄苗。

(2)防治措施:基肥施入量要适宜,尤其要控制好氮肥的用量,一般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 50%,磷肥总量的 100%,钾肥总量的 60%,冷浆地或小井稻应加大磷肥的施用量;播种后覆土厚度以盖严种子为宜,厚度为 0.7~1.0 cm,覆土要均匀;尽量避免选用盐碱地育秧;苗后除草施药时温度不应过高。


7.苗期为何会出现立枯病?

(1)发病原因: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、气候异常(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)、苗期管理不当(床土黏重、偏碱、播种过早、过密、过厚)、种子受伤、受冻、浸种时间过长等,病菌浸染根系而引起秧苗出现立枯病,严重时秧苗全部枯死。

(2)防治措施:首先应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,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,培育壮秧,提高秧苗的抗病力。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 25~30℃,尽量少浇水;2 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,土壤水分充足,但不能过湿;3 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,提高秧苗抗寒能力。秧苗一叶一心时以及 2.5 叶期时应及时喷施 GGR 水稻专用肥(10 g 装,每袋兑水 15 公斤,两袋用作一个棚),补充秧苗所需营养,提高秧苗抗低温冷害、抗病(青枯、立枯病)、抗旱等抗逆能力,促进根系生长,使秧苗发根多、白根多、根系长。对已发生立枯病的秧苗应立即喷施 GGR 水稻专用肥或酸水(或撒施少量壮秧剂)进行防治。



SITE MAP网站地图

热线电话

400-995-7779

  • QQ客服
    有事点这里
    有事点这里
    有事点这里
  • 微信客服